潘鲁生:艺术与设计的根,源于生活,在于人民

2021-08-27 16:14 来源: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

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潘鲁生寄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毕业展: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展自2004年起开始面向社会开放,坚持走出校门办展,2006年定名为设计艺术博览会。本届设计艺术博览会因疫情防控的特

    潘鲁生寄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毕业展:

  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展自2004年起开始面向社会开放,坚持走出校门办展,2006年定名为设计艺术博览会。本届设计艺术博览会因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,时隔17年再回校举办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本届毕业展是在我校接连获批国家“十三五”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、山东省首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,以及设计学获评山东省高水平学科“高峰学科”,2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重要发展节点上,在我校师生喜迎建党百年,站在“十四五”新征程起点上,对人才培养、服务社会、文化传承以及开放办学效果的一次集中展示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本届设计艺术博览会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以教学成果产出为导向、以服务社会与民生为根本、以社会评价与推广为遵循”的办展理念,设“学院展”、“抗疫主题创作展”、“时尚秀”和“动漫影视展播”四个模块,集中展示我校近1600名本科生创作的2000余件(套)毕业作品,全方位展现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、课程思政建设、传统文化资源转化、美育教育以及深入贯彻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,在新旧动能转换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合、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、传统工艺振兴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,推进创意设计的应用和艺术审美的社会化普及,体现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大学精神、社会责任、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。

    整体而言,本届毕业生作品发挥各自专业优势,呈现三个方面特点:一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禀赋,转化为当代艺术的再生能力,充分引导设计思维在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空间、引领消费方面的文化杠杆作用;二是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与新文科、新工科间的“学科互涉”,以及产教、科教融合新路径;三是坚持艺术设计与美术创作“问题导向”和“社会导向”的本体价值,推动融合式教学实践,引导学生参与对客观生活素材、市场需求、用户价值以及文化资源的广泛调研,积极吸收与应用调研成果,注重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方法在支撑设计思维解决社会生活方面的创新性、探索性和实践性,提倡设计引领生活、设计服务民生。

    冬春叠易,岁月如梭,毕业设计与创作见证着每位同学学思践悟的过程和收获。在即将结束大学学习踏入社会之际,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校园外所面临的已不是一个线性就业的时代,行业迭代和跨界颠覆带来的矛盾与问题,已将我们带入一个文化与创意经济转型发展的全新时代,只有站在时代变化的角度,对艺术与设计内涵作出新的判断,我们个体的发展才更有参照和方向。在此,我提出三点建议,与同学们共享:

    image.png

    一、坚持把持守理想视为一种追求。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号召“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”。理想是一个“总开关”,有了理想,奋斗才有目标,人生才有航向,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。艺术家与设计师就是一群把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而作为自我理想的人,坚守理想是艺术家、设计师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。艺术与设计是创造美的过程,但对设计师而言则是一段破茧化蝶的痛苦磨砺,是一个烈火锻造的艰难过程,需要愈挫愈勇的勇气、百折不挠的韧劲、刻苦拼搏的毅力,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,更不能一蹴而就。新时代设计师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与关键力量,是新时代的创造者、贡献者与参与者,特别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,同学们要持守住理想,耐得住寂寞,为国为民,做强自主创新,服务“中国设计”,在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。

    image.png

    《破晓:1921》--高惠坤 王中宇 任年进 刘温豪 石雨

    二、坚持把持续学习视为一种品质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持续学习的演化过程,通过学习新的生产方式、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,来推动产生新的生产关系。当今,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,与上个世纪电力和交通网的发展一样,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,为艺术和设计带来更多的机遇,也提出更多的挑战。不跟进学习或丧失持续学习的能力,就无法引领设计在直面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,更谈不上运用设计推进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。荀子《劝学》中曾说:“不积硅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。跨入社会,集中学习减少了,只有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,不断主动接触新知识,积累新经验,才能给人生带来质的变化。学习不要只停留于凑热闹,不要只停留于碎片化的接收信息,尝试去消化、去思考、去输出,在无数个平凡重复的日子里不断累积“不平凡”的因子,才能升级大脑,扩展学识和眼界,实现质的飞跃。

    image.png

        三、坚持把服务民生视为一种责任。服务民生是艺术与设计的天职,为人民而设计是我们最美好的事业!艺术与设计的根,源于生活,在于人民。只有深切地关怀民生,致力于为人民而设计,才能创作出有温度、有力度、有厚度的作品;只有真正扛起社会的责任,立志服务“中国设计”,才能拥有坚如磐石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要善于倾听人民的心声,敏锐把握民生的需要;要善于以艺术为人民抒写、为人民抒情、为人民抒怀;要善于通过设计求解生活的难题,创造生活的便利,提升生活的品味。特别是在广阔的乡村振兴的主战场,设计服务民生,大有可为;在面对“老龄化”社会问题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的社会民生议题中,设计可以深入细节,可以充满关怀,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。作为新时代的艺术与设计人才,要把根扎在生活里,把心沉入实践中,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间,把百姓的心声注于笔端,担当起我们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的责任,充分实现艺术与设计的价值。

    设计成就梦想,理想引领航向。祝福同学们在新时代的机遇里,乘风破浪,自由翱翔,设计创造出更加精彩、更加美好的明天!

     

    image.png

    《几何与建筑》--谢倩倩

     

    image.png

    《龙门》--刘子豪 陈婷 王瑛

    image.png

    《片段时光》--王逸文

    image.png

    《丝路手信》--武梦瑶

    image.png

    美墨边境国际友谊公园效果图--韩宇彤 李宁

    image.png

    城乡规划节点效果图--郭冠宇

    image.png

    《成长型智慧盲杖》--徐子轩

    image.png

    《沙滩巡检机构》--韩震

    image.png

    《丛林法则》--朱付壮

    image.png

    漆艺-《紫藤漆盒》--杨帅

    image.png

    首饰-《微光》-魏然

    image.png

    陶瓷-《蜕变》--朱颖

    image.png

    《神遇》--常旭 韩嵘 李甜

    image.png
    《流浪诗人的旅途》--周欣林

    image.png

    《景星凤凰》--刘倩如

     

(本文来源网络,仅做公益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!本文仅做公益分享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。)